您現(xiàn)在的位置:機床商務網(wǎng)>技術中心>應用案例
銑削、車銑和鉆孔實現(xiàn)的精加工
由于銑刀是采用多刀刃進行切削,而副切削刃長度在每次旋轉時并沒有與進刀長度相重疊,因此,在進行刀尖精加工時,其前提條件就是對所有的刀刃進行軸向調節(jié)。
通過對已經(jīng)安裝到位的刀刃進行補充磨削,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既省時又節(jié)約成本。
精切
達到表面高質量的關鍵是應用帶有平行修光刃,即精切刀刃的長型轉位式刀片。這些刀刃的副切削刃長度明顯大于刀尖精加工時的刀刃(圖1)。
圖1
采用精切刀刃的這種長型平行修光刃,旋轉進刀zui高可達15mm。這對生產率和加工的經(jīng)濟性有著直接影響。
在Ingersoll刀具股份有限公司,這些所有表面都經(jīng)過精磨的轉位式刀片,其刀刃呈正向弧形,各種不同類型的刀刃都是在MicroMill刃磨中成型的。
安裝在端面的刀刃,其厚度公差為±0.005mm。因此,可以達到非常高的軸向振擺精度。這可在準備刀具時節(jié)約時間和成本,但準備工作僅局限在刀片的回轉方面。
多年來,作為汽車制造業(yè)強有力的合作伙伴,Ingersoll公司研制開發(fā)了一種精切銑刀,它可將磨削刀具的優(yōu)點與轉位式刀片刀具的優(yōu)點融合在一起。
在大批量制造加工中,刀具概念的經(jīng)濟性和可操作性是需要優(yōu)先考慮的事宜。
與其他轉位式刀片相比,精切刀刃在軸向上大約突出0.05mm,在徑向上稍有縮回。在旋轉加工的時候,突出zui寬的精切刀刃可加工除去前面刀刃所留下的不平整處。通過這樣的工藝,不僅可以達到*的表面質量,而且以加工零件數(shù)量計算的刀具耐用度也可達到zui大。
在進行精切加工時,副切削刃長度一般必須與旋轉進刀的長度相重疊。
圖2
圖2所顯示的正是汽車制造業(yè)所采用的精切銑刀。應用時,布置在周圍的轉位式刀片進行預切削,而布置在端面的轉位式刀片則承擔起精切加工的功能。令用戶感興趣的是,這里所使用的僅僅是單一的轉位式刀片類型,但以其八個可利用的刀刃,即可實現(xiàn)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
可以調節(jié)的角位置
對用戶來說,獲得的轉位式刀片的調節(jié)靈活性(圖3)。通過調節(jié)其副切削刃的角的位置,可適應每次旋轉所需進刀時的副切削刃長度的要求.
圖3
正因為如此,刀具副切削刃的角的位置也可以適應主軸傾料的不同情況。通過旋轉調節(jié)螺母,轉位式刀片沿著傾斜的支撐面在切向移動,并由此改變副切削刃的傾斜度(圖4)。
圖4
轉位式刀片的調節(jié)是在制造商那里一次進行的,或者在使用刀具時進行。
在加工短切屑材料如灰鑄鐵時,精切銑削工藝的效果相當出色。在加工取材時其效果也是同樣的。因此,例如在精細加工渦輪機殼體時,都可采用精切銑刀,其轉位式刀片只要安裝在端面上就可以了。
渦輪機的半殼體,其銑削加工是為了起到密封蒸汽的作用。
此類銑刀的精加工余量為0.05~0.lmm ,在旋轉進刀3~10mm時表面的Ra=0.4-0.6?m (圖5)。
圖5
其他的應用還包括普通的機械制造或船舶架油機的制造。
可達表面質量新標準
在車銑加工時,采用精切工藝可以達到表面質量的新標誰。但只有精細車銑加工才是可行的。
在此,兩個精切刀刃被組合在不同的旋轉半徑上,為的是獲得更寬的副切削刃。通過調節(jié)螺母,能夠既簡單又可靠地調節(jié)到?級的軸向振擺,采用6F3K 刀具系列(圖6) , 人們可用此方法將副切削刃長度延長至L=32mm。因此,加工時切削寬度特別大,加工時問也明顯縮短。
圖6
在銑削和鉆削灰鑄鐵時,人們可以采用精切工藝改進成型加工質量,在許多情況下還可以替代昂貴的鉸光工序(圖7)。
圖7
在此,兩把用于精細加上的轉位式刀片都在其周邊裝上了Ingersoll 的副切削刃調節(jié)裝置,并以直徑上的楔進行調節(jié)。正是在轉向節(jié)加工時,人們可以采用此類刀具系統(tǒng),針對從直徑40mm 開始的鉆孔和扭轉振動減振器固定支座鉆孔的情形,實現(xiàn)明顯的以加工零件熱量計的刀具耐用度(約GGG4O 標準的l,000 次鉆孔) 。在本系統(tǒng)中,此類轉位式刀片可以為每一次的車削提供四個可利用的刀刃,在使用左右刀具時甚至可以提供八個可利用的刀刃。
一般來說,這些刀具用于加工那些直徑公差大于O.O15mm 的工件。
對GGG40 轉向節(jié)進行鉆孔加工時,根據(jù)旋轉進刀的步進精度,zui高可以達到Rz=5~16?m 的表面精度。
-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機床商務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機床商務網(wǎng),轉載請必須注明機床商務網(wǎng),//www.naturalfeedadditive.com/。違反者本網(wǎng)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yè)發(fā)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guī)遭投訴的,一律由發(fā)布企業(yè)自行承擔責任,本網(wǎng)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wǎng)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