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tài)
揭秘國內的高物價低收入
閱讀:333 發(fā)布時間:2012-6-13 2010年英國人均GDP是25500美金, 而一升牛奶大約1美金, 看一場電影約8美金; 而中國的2010年的人均GDP是4500美金, 每升牛奶要1.2美金, 看一場電影大約要50元, 約8美金。 可是英國人的人均GDP卻是中國的5倍以上。 如果再把買房子, 買汽車的價格做比較, 那國人簡直就沒有辦法活了。 葡萄牙在歐洲屬于二流國家, 人均月工資大約1500歐元左右, 而生活用品價格相比之下非常的低, 例如橙子只有0.40歐元一公斤(相當于人民幣每斤1.6元), 豐盛的自助餐每位只有5歐元, 酒水全包。
以前我們錯覺是歐美國家‘高收入,高消費’, 現在看來是‘高收入, 低消費’了; 而我們國家, 以前一直認為是‘低收入, 低消費’, 生活水平和歐洲不會相差太大,心里比較平衡。 而現在發(fā)現我們已經進入了‘低收入, 高消費’的時代了。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一,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 這是由資源的稀缺程度決定的。 中國人口眾多, 資源匱乏, 這就造成了物價的無節(jié)制的攀升; 而中國的整體經濟結構是以農業(yè)和制造加工業(yè)等低附加值的行業(yè)為主, 而附加值高的行業(yè), 例如科技, 金融卻不占主導位置。 通俗地說, 就是我們國家生產的產品賣不出好價錢, 那么收入就少, 工資也就低了。 這是從純粹的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的。
但是我們國家又有自己的特殊性, 從社會結構來分析, 有兩種因素導致了‘低收入,高消費’。 一個因素就是國家的主導作用, 每年企業(yè)的收入通過各種稅收變成了財政收入, 而財政支出的不合理和浪費導致了政府有錢, 而百姓實際收入卻很低的局面。 另外一種因素就是收入分配的不均, 各種資源的掌控者和企業(yè)管理階層收入過高, 而普通員工, 收入過低。
如果國家消弱甚至能削減政府的各種之能, 那么財政需求就會少, 稅收就會底, 理論上職工的工資就可以提高。 與此同時, 企業(yè)的管理層如果把減低稅收帶來的利益直接分配給普通員工的話, 那么理論上的職工工資提高就會變成現實。 但是在現有的體制下, 做到這兩點的可能性幾乎等于零。 也即我們今后還要長期承受這種‘低收入,高消費’的模式。
而歐美的國家, 經過幾百年的磨合, 收入和支出都已經非常透明, 幾乎沒有任何水分。 首先, 政府的職能已經縮減到維持zui基本的職能范圍,財政收入和支出嚴格接受社會監(jiān)督。 而企業(yè)高管的高工資又由個人所得稅來控制。 所以從收入來講, 歐美發(fā)達國家的收入差別并不是很大。
而他們資源的獲取就不一樣了, 歐美發(fā)達國家是把整個世界納入自己的經濟體的, *的資源都由他們掌控。 他們可以以低于成本價把中國的原材料和產品進口到他們國家, 讓他們的國民享受著物美價廉的*生活方式。 每當我看到英國‘一鎊商店’的產品幾乎清一色的‘中國制造’的時候, 我心里就憤憤地說:‘都是我們中國人的血汗, 讓你們這幫洋鬼子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歐美*先把自己的大門關的嚴嚴實實的, 然后*地看著整個世界, 哪里的東西好, 他們就去哪里挑。 我們中國的好的產品都已經被歐美挑的差不多, 剩下的破爛東西, 我們再自己消費。 那些高收入的國人, 往往是借著出國的機會再把歐美挑到他們國家好的產品, 再用高價給買回國消費。
我們真有病, 而且病得不輕, 但是沒有辦法, 誰讓我們都要外匯, 都要削尖了腦袋給外商獻媚呢?
解決‘工資低, 高消費’的途徑只有兩個: *就是縮小國人之間的收入差別; 第二就是把‘出口導向’工業(yè)結構, 轉為‘國內市場’為導向的生產結構。中國生產出來高質量的產品首先要讓自己先享用。
眾佳機床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