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tài)
80t/d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供應
閱讀:54 發(fā)布時間:2019-9-1980t/d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供應
小宇環(huán)保的水處理設備包括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醫(yī)院污水、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二氧化氯發(fā)生器,加藥裝置,臭氧發(fā)生器等,是水處理行業(yè)的供應商。您選擇小宇就是選擇了專業(yè),小宇不會讓您失望。
x 19.9.19
曝氣生物濾池工藝原理曝氣生物濾池(BAF,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也叫淹沒式曝氣生物濾池。國外從20世紀初開始進行研究,于80年代末基本成型,后不斷改進,并已開發(fā)出多種形式。在開發(fā)過程中,充分借鑒了污水處理接觸氧化法和給水快濾池的設計思路,集曝氣、高濾速、截留懸浮物,定期反沖洗等特點于一體。
曝氣生物濾池工藝是普通生物濾池的一種變形形式,也可看成是生物接觸氧化法的一種特殊形式,其基本原理是:在濾池中裝填一定量粒徑較小的顆粒狀濾料,濾料表面附著生長生物膜,濾池內部曝氣。污水流經(jīng)時,污染物、溶解氧及其它物質首先經(jīng)過液相擴散到生物膜表面及內部,利用濾料上高濃度生物膜的強氧化降解能力對污水進行快速凈化,此為生物氧化降解過程;同時,因污水流經(jīng)時,濾料呈壓實狀態(tài),利用濾料粒徑較小的特點及生物膜的生物絮凝作用,截留污水中的大量懸浮物,且保證脫落的生物膜不會隨水漂出,此為截留作用;運行一定時間后,因水頭損失的增加,需對濾池進行反沖洗,以釋放截留的懸浮物并更新生物膜,此為反沖洗過程。
曝氣生物濾池工藝作為一種新型生物處理技術,從誕生至今經(jīng)歷了一段快速發(fā)展的過程,初僅用于污水的三級處理,后發(fā)展成直接用于二級處理,現(xiàn)在已經(jīng)應用到水體富營養(yǎng)化控制,中水回用和微污染水、高濃度廢水、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等各個領域,其大特點是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懸浮固體功能于一身,節(jié)省了后續(xù)二沉池,在保證處理效果的前提下使處理工藝簡化。
曝氣生物濾池工藝(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簡稱BAF),是一種采用顆粒濾料固定生物膜的好氧或缺氧生物反應器,該工藝集生物接觸氧化與懸浮物濾床截留功能于一體,可有效去除水中的SS,COD,BOD,NH3-N,TN,TP,AOX(有害物質)及濁度、色度等,適用于市政污水、工業(yè)污水、再生回用水深度處理及給水污染水源的預處理等。由于BAF具有其他工藝*的諸多特點,近年來已在國內外取得廣泛應用。
工藝特點
BAF屬第三代生物膜反應器,不僅具有生物膜工藝技術的優(yōu)勢,同時也起著有效的空間過濾作用,通過使用特殊的濾料和正確的配氣設計,BAF具有以下工藝特點:
采用氣水平行上向流,使得氣水進行*均分,防止了氣泡在濾料層中凝結和氣堵現(xiàn)象,氧的利用率高,能耗低。
與下向流過濾相反,上向流過濾維持在整個濾池高度上提供正壓條件,可以更好的避免形成溝流或短流,從而避免通過形成溝流來影響過濾工藝而形成的氣阱。
上向流形成了對工藝有好處的半柱推條件,即使采用高過濾速度和負荷,仍能保證BAF工藝的持久穩(wěn)定性和有效性。
采用氣水平行上向流,使空間過濾能被更好的運用,空氣能將固態(tài)物質帶人濾床深處,在濾池中能得到高負荷、均勻的固體物質,從而延長了反沖洗周期,減少清洗時間和清洗時用的氣水量。
濾料層對氣泡的切割作用使氣泡在濾池中的停留時間延長,提高了氧的利用率。由于濾池*的截污能力,使得BAF后面不需要再設二次沉淀池。
整套系統(tǒng)采用PLC控制,自動化程度高。
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工藝
對于處理出水終進入二級處理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綜合醫(yī)院,應加強其處理效果,提高細菌的去除率,減少消毒劑用量。
工藝流程:對于綜合醫(yī)院(不帶傳染病房)污水處理可采用“預處理→一級強化處理→消毒”的工藝。
通過混凝沉淀(過濾)去除攜帶病毒、病菌的顆粒物,提高消毒效果并降低消毒劑的用量。醫(yī)院污水經(jīng)化糞池進入調節(jié)池,調節(jié)池前部設置自動格柵,調節(jié)池內設提升水泵。污水經(jīng)提升后進入混凝沉淀池進行混凝沉淀,沉淀池出水進入接觸池進行消毒,接觸池出水達標排放。調節(jié)池、混凝沉淀池、接觸池的污泥及柵渣等污水處理站內產(chǎn)生的垃圾集中消毒外運。消毒可采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
工藝特點: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強化處理可提高處理效果,可將攜帶病毒、病菌的顆粒物去除,提高后續(xù)深化消毒的效果并降低消毒劑的用量。其中對現(xiàn)有一級處理工藝進行改造可充分利用現(xiàn)有設施,減少投資費用。
適用范圍: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強化處理適用于處理出水終進入二級處理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綜合醫(yī)院。
深床濾池
(1)功能:
深床濾池是集生物脫氮及過濾功能合二為一的處理單元。是STS公司*的脫氮及過濾并舉的*處理工藝。1969年世界上個反硝化濾池即誕生在STS/Tetra公司。30多年來STS/Tetra的反硝化濾池在*有上百個系統(tǒng)在正常運行著。本單元采用4個Denite Filter反硝化濾池,池長14.63米,寬2.9米,介質填料層深1.8米。生物掛膜介質采用有效粒徑2.2毫米的均質石英砂,質地堅硬,球形度達到0.8,均勻系數(shù)小于1.35,硬度達到莫氏硬度7。石英砂介質層1.8米深,石英砂的撐托層為0.45米3-40毫米粒徑的天然卵石,反硝化濾池需定期進行反沖洗,濾池底部采用STS氣水分布塊(“T”Block),強度達5000psi,反沖洗主、支管均采用304不銹鋼。反沖洗的模式為氣水混合反沖洗。
經(jīng)SDF及SAF兩個單元處理過的水經(jīng)重力流入濾池,在本工程中濾池亦具有脫氮功能,因而可為脫氮掃尾把關之用。
在反硝化過程中,由于硝酸氮不斷被還原為氮氣,深床濾池中會集聚大量的氮氣氣體,這些氣體會使污水繞竄介質之間,這樣增強了微生物與水流的接觸,同時也提高了過濾效率。但是當池體內積聚過多的氮氣氣泡時,則會造成水頭損失,這時就必須采用STS的Speed Bump技術驅散氮氣,恢復水頭,每次持續(xù)1-2分鐘,每天進行4-5次。
水解池:
(1)功能:
提高污水可生物降解性。它是集生物降解物理沉降和吸附為一體,污水中的顆粒和膠體污染物得到截流和吸附,并在產(chǎn)酸細菌等微生物作用下得到分化和降解。
(2)設計參數(shù):
平均水力停留時間:4.7h.
(3)運行:
連續(xù)運行。
(4)主要工程內容:
水解池共兩座,每座:有效容積3888m3,每座池寬12m,長36m,有效水深4.5m。內設直徑1000mm布水器共36套,每套含布水頭24個。
折點氯化法
折點氯化法是污水處理工程中常用的一種脫氮工藝,其原理是將通入氨氮廢水中達到某一臨界點,使氨氮氧化為氮氣的化學過程。
折點氯化法的優(yōu)點為:處理效率高且效果穩(wěn)定,去除率可達100%;該方法不受鹽含量干擾,不受水溫影響,操作方便;有機物含量越少時氨氮處理效果越好,不產(chǎn)生沉淀;初期投資少,反應迅速*;能對水體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
但是折點氯化法僅適用于低濃度廢水的處理,因此多用于氨氮廢水的深度處理。該方法的缺點是:消耗量大,費用較高,且對的貯存和使用的安全要求較高,反應副產(chǎn)物氯胺和氯代有機物會對環(huán)境造成二次污染。
好氧生物反應池(SAF)
(1)功能:
SAF好氧生物反應池為升流式固定生物膜好氧生物反應器。原水經(jīng)SDF處理后通過重力進入SAF進水分布箱通過進水管進入SAF池底。本單元采用5個SAF好氧生物反應池,采用長方型池型,池長30. 48米,寬3.56米,介質填料層深6.10米。生物掛膜介質采用25-40毫米球型度好、質地堅硬、酸溶度低的天然鵝卵石。由鼓風機為微生物供氧。池底采用STS的無咀曝氣系統(tǒng)——“T”型氣水分布器,進水和空氣經(jīng)“T”型磚充分混合后進入池體。曝氣的主、支氣管均采用304不銹鋼。曝氣孔面積是有咀曝氣孔面積的4倍,曝氣均勻,氣泡經(jīng)介質的反復切割,溶氧轉換利用率較高。填料比表面積大,生物量大,密度高。SAF床體較深,微生物生存環(huán)境分布穩(wěn)定。填料介質無損耗,床體堵塞,無需維護。進水中的SS及脫落的生物固體物在空氣的擾動下隨著水的升力排出池外。SAF好氧生物反應池不需反沖洗,只需要定期排泥即可,排出進水管道中的大顆粒沉淀物及滯留在氣水分布器內及床體里的各種雜質。
膜技術
1、反滲透技術
反滲透技術是在高于溶液滲透壓的壓力作用下,借助于半透膜對溶質的選擇截留作用,將溶質與溶劑分離的技術,具有能耗低、無污染、工藝*、操作維護簡便等優(yōu)點。利用反滲透技術處理氨氮廢水的過程中,設備給予足夠的壓力,水通過選擇性膜析出,可用作工業(yè)純水,而膜另一側氨氮溶液的濃度則相應增高,成為可被再次處理和利用的濃縮液。
2、電滲析法
電滲析是在外加直流電場的作用下,利用離子交換膜的選擇透過性,使離子從電解質溶液中分離出來的過程。電滲析法可地分離廢水中的氨氮,并且該方法前期投入小,能量和藥劑消耗低,操作簡單,水的利用率高,無二次污染副產(chǎn)物。
曝氣生物濾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簡稱BAF,是80年代末在歐美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生物膜法污水處理工藝。該工藝具有去除SS、COD、BOD、硝化、脫氮、除磷、去除AOX(有害物質)的作用,其特點是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懸浮固體與一體,節(jié)省了后續(xù)沉淀池(二沉池),其容積負荷、水力負荷大,水力停留時間短,所需基建投資少,出水水質好:運行能耗低,運行費用省。
一、基本原理
BAF生物曝氣濾池,主要由顆粒生物填料床、曝氣系統(tǒng)、反沖洗系統(tǒng)三部分組成。
顆粒狀生物濾料(陶粒),表面粗糙,比表面積大,并滲入活性酶在濾料上附著生長高濃度的專性微生物膜,這些專性微生物以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為氮源、碳源及能量來源而生長繁殖,通過其新陳代謝降解水中的污染物。
污水自上而下進入生物曝氣濾池,空氣從填料床下端進入,在濾料空隙間曲折上升,與污水及濾料上附著的生物膜充分接觸,在好氧條件下發(fā)生氣、液、固三相反應。由于生物膜附著在濾料上,不受泥齡限制,因而種類豐富,對于污染物的降解十分有利。污染物被吸附、攔截在濾料表面,作為降解菌的營養(yǎng)基質,加速降解菌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又進一步“俘獲”基質,將其同化、代謝、降解。在碳氧化/硝化合并處理時,靠近濾池進水口的濾層段內有機污染濃度高,異養(yǎng)菌群占優(yōu)勢,大部分BOD5在此得以降解,濃度逐漸降低。粒狀濾料及生物膜除了吸附攔截等作用外,兼起過濾的作用。隨著處理過程的進行,存濾料空隙間蓄積了大量的活性污泥。這些懸浮狀活性污泥在濾料縫隙間形成了污泥濾層,在氧化降解污水中有機物的同時,還起到了很好的吸附過濾作用,從而能使有機物及懸浮物均能得到比較*的清除。
二級處理工藝
工藝流程說明:二級處理工藝流程為“調節(jié)池→生物氧化→接觸消毒”。
醫(yī)院污水通過化糞池進入調節(jié)池,調節(jié)池前部設置自動格柵。調節(jié)池內設提升水泵,污
水經(jīng)提升后進入好氧池進行生物處理,好氧池出水進入接觸池消毒,出水達標排放。調節(jié)池、生化處理池、接觸池的污泥及柵渣等污水處理站內產(chǎn)生的垃圾集中消毒外運焚燒。消毒可采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
傳染病醫(yī)院的污水和糞便宜分別收集,生活污水直接進入預消毒池進行消毒處理后進入調節(jié)池,病人的糞便應先獨立消毒后,通過下水道進入化糞池或單獨處理。各構筑物須在密閉的環(huán)境中運行,通過統(tǒng)一的通風系統(tǒng)進行換氣,廢氣通過消毒后排放,消毒可采用紫外線消毒系統(tǒng)。
工藝特點:好氧生化處理單元去除CODcr、BOD5等有機污染物,好氧生化處理可選擇接觸氧化、活性污泥和好氧處理工藝。采用具有過濾功能的好氧處理工藝,可以降低懸浮物濃度,有利于后續(xù)消毒。
適用范圍:適用于傳染病醫(yī)院(包括帶傳染病房的綜合醫(yī)院)和排入自然水體的綜合醫(yī)院污水處理。
1、污泥膨脹問題
當廢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較多,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氧化溝中污泥負荷過高,溶解氧濃度不足,排泥不暢等易引發(fā)絲狀菌性污泥膨脹;非絲狀菌性污泥膨脹主要發(fā)生在廢水水溫較低而污泥負荷較高時。微生物的負荷高,細菌吸取了大量營養(yǎng)物質,由于溫度低,代謝速度較慢,積貯起大量高粘性的多糖類物質,使活性污泥的表面附著水大大增加,SVI值很高,形成污泥膨脹。
針對污泥膨脹的起因,可采取不同對策:由缺氧、水溫高造成的,可加大曝氣量或降低進水量以減輕負荷,或適當降低MLSS(控制污泥回流量),使需氧量減少;如污泥負荷過高,可提高MLSS,以調整負荷,必要時可停止進水,悶曝一段時間;可通過投加氮肥、磷肥,調整混合液中的營養(yǎng)物質平衡(BOD5:N:P=100:5:1);pH值過低,可投加石灰調節(jié);漂和(按干污泥的0.3%-0.6%投加),能抑制絲狀菌繁殖,控制結合水性污泥膨脹。